张庆荣:著名肛肠专家

张庆荣1913年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县,1940年毕业 于辽宁医学院七年制班。曾任天津市第五、六、七届政协委员,荣获1959、 1960、1979、1980、1981、1982年天津市劳动模范。现任天津市滨江医院名誉院 长和美国国际肛肠学会名誉副会长。专长肛管大肠外科和普通外科,曾多次 主持全国性和地域性肛肠专业提高班、天津市滨江医院肛肠外科进修班,培 养了大批肛肠外科专业人员,是我国肛肠外科的创始人。出版的主要著作 有:1953年的《实用肛门直肠外科学》、1955年的《下肢静脉曲张外科疗法》、 1965年的《实用肛门直肠外科学》第二版增订本、1980年的《肛门直肠结肠外 科》、1986年的《黄家驷外科学肛门直肠疾病》、1990年的《临床肛门大肠外科 学》。发表的主要论文有《肛瘘手术基本问题》、《股薄肌移植治疗肛门失禁》、 《腹会阴直肠切除肛管和括约肌重建术》、《完全性肛管直肠脱垂直肠固定和 折叠术》、《成人骶前畸胎瘤手术治疗》等30余篇。 请读片断: 第一章 概论 肛肠手术包括肛门周围、肛门、肛管、直肠、结肠和末段回肠手术。本章简要介绍手 术基础,包括解剖生理、手术前准备、肠道准备、手术体位、常用麻醉、腹壁切口、肠管吻 合、腹腔盆腔引流、伤口缝合和手术后处理。各种手术的不同特点将在各章内分别叙 述。 第一节肛管、直肠和结肠解剖生理 本节分别对肛门和肛门皮肤、肛管、直肠和结肠,就解剖、生理、组织和病理学做一 介结(图1-1、2)。 一肛门和肛门皮肤 肛门是消化道的出口,位于臀部中线,会阴与尾骨之间。平时是一前后纵裂,排粪 时成为圆形,直径约3cm。后方由肛尾韧带固定于尾骨尖。肛门后脓肿切开引流时,如 切断肛尾韧带,可造成肛门向前移位。因病变或手术,肛门可出现异常。肛门部皮肤松 弛并有弹性,手术时容易牵起从而切除过多皮肤,造成肛门狭窄。肛门部神经丰富,感 觉敏锐,容易引起疼痛。 二肛管 肛管是消化道的末段,起于肛管直肠线,向下向后止于肛门缘,称外科肛管,其长度 男4~5cm,女3.5~4cm;由齿线到肛门缘部分称解剖肛管,男约长2.2cm,女约长2cm (图1-1)。肛管由肛门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围绕,与直肠成80°~90°角,前壁比后壁稍 长。肛管平时是一纵裂,内括约肌被外括约肌包绕,排粪时成管状,长度变短,内括约肌 向下移位,外括约肌向外移位,内括约肌下缘则在外括约肌下缘的内侧上方。因此,麻 醉和扩张肛管后做手术时应注意内外括约肌的部位。肛管内壁有4~10个肛腺和腺管, 它们是肛门部感染的主要人口。 肛管有4个界限,是确定病变部位和手术的重要标志。 1.肛门缘:也称肛门口,是胃肠道的最低界限。 2.白线:在肛门缘与齿线之间,对着内外括约肌连接处,指诊时可摸到括约肌间沟 (图1-3)。 3.齿线:在白线上方,距肛门缘约2~3cm,两线之间有肛门梳。齿线是胚胎时内胚 层与外胚层的连接处,其上下方组织解剖不同。齿线上方由直肠动脉供给血液,静脉入 门静脉,由植物神经支配,淋巴入内脏淋巴结,线上方移行区内有柱状上皮、移行上皮、 鳞状上皮或三种混合上皮,此区上方是柱状上皮。
|